close

  □馬鈺朋
  6月23日,海南省委宣傳部、海南省教育廳聯合下發《關於規範中高考新聞宣傳和加強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要求,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、各新聞媒體單位、各普通中學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中高考狀元及高分數學生。
  隨著各地高考成績紛紛出爐,“禁炒令”也如期“發榜”。禁炒狀元自然益處良多,過度聚焦高考狀元,容易使人產生刻板的印象,似乎高考力拔頭籌就是人生的成功,分數能夠代表一切,這無形中強化了社會的應試教育思維,不利於教育觀念的轉變。對個體而已,狀元的人生路很長,成功之後過度曝光容易讓人迷失方向;對狀元鋪天蓋地地宣傳,對考試不利者也是種刺激,會帶給他們更多壓力。
  也因此,2004年開始,教育部就明確叫停“炒狀元”,今年6月20日,黑龍江省也發佈了類似規定。可以說是年年歲歲“話”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,縱使禁令聲聲,但社會對狀元的關註與追捧熱度不減。越禁越盛的背後是,雖然限制了教育部門、學校的高調炒作與宣傳,但一方面背地裡炒作的花樣翻新不斷,另一方面更是禁止不了商業機構的追捧和社會的家長、本人的自我宣傳。
  禁炒狀元效果並不理想,只因為有需求就會有市場,狀元是教育領域的“明星”,政績需求、評優需求、商業價值需求等一系列需求都想從高中考狀元身上拿到收益。對學校而言,狀元代表著教育實力,因而標榜成績、讓狀元成為吸引人才、獎勵的“資源”也就無法避免;對媒體和商業機構來說,狀元就像一座亟待開發的礦產資源,吸引眼球之後,點擊量、廣告效益等都會接踵而來。
  這些由狀元牽扯出的種種利益鏈條,著實讓人看著心驚,因此說,禁炒狀元有必要。但這不過是無奈之下的次優選擇,揚湯止沸之後更要有釜底抽薪之舉,讓狀元熱徹底降溫。對教育而言,不能只盯著學生的成績,學生成績好壞也不能續作為資源投入、官員升遷、教師評優的指標,否則狀元這頂“帽子”怎能不讓人“垂涎”?要反思炒作狀元的真正原因,從源頭推進教改工作,推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改革,最終徹底為唯分數論糾偏。而當高考過後,不再只有文科與理科狀元或男狀元和女狀元的區分,更有體育狀元、文藝狀元、創新狀元等出現,社會的關註目光自然會被沖淡,因此炒狀元也就沒了空間。
  對社會來說,更要主動轉變觀念,高考放榜,不應成為狀元一個人的舞臺。可以為狀元們不吝惜掌聲,但也要把關懷給予那些高考失利的孩子們。近日安徽合肥一名考生因成績不理想從27樓墜亡,年輕的生命早早隕落,留給了父母無盡的傷痛,留給社會無盡的嘆息。理性對待高考一個方面是看淡狀元,另一個方面就是正確對待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們,及時幫助他們解開心結,走出成績的陰影,避免悲劇再次出現。
  (原標題:高考放榜不是狀元一個人的舞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9vxd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